您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天地万物皆吾师

天地万物皆吾师

发布时间:2015-06-01 22:49:18

作者:筱竹


如果说人们喜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是因为自然界中的一切能够陶冶你的性情,带给你新奇的感受,使你心情舒畅,忘却人世间的所有烦恼和世俗的不陕,那么山水画家钟情于“游山玩水”,则不是单纯的沉浸于“游”和 “玩”,而是为了在斑斓多姿、变幻莫测的[司然界中体验生活,感悟自然,撷取艺术的灵感与创作的激情,再通过手中的画笔把自己对自然山水的感受。对生活的理解描绘在宣纸上,展示给世人,使观者在思想上、精神上、心灵上得到美的享受。孙德才就是这样一位画家。

作为一名山水画家,顾名思义就是要亲近山水,了解山水,熟悉山水,才能生动、完美、真实地表现山水的质感、空间感和山水精神。著名的国画大师李可染曾在他的《漫谈山水画》一文中阐述:“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地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活不起来,没有画意,自己就不会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中国画论向来重视“师法古人’、“师法造化”。“师法古人’就是要学习古人传统的东西,而“师法造化”则是告诉人们要在大自然中去学习、观察、认识、研究,在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小寻找创作素材,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孙德才深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凭空想象,闭门造车,绝不叮能画出奸的作品。只有深入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加之自己的理解,把古人创造的笔墨技法和客观事物相印证,用新的表现手法画出来,作品才有生命,内容才会感人。几十年来,他利用创作间隙,身背画夹,肩挎相机,怀揣速写本,不停地行走于祖国各地。不倦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川湖海,大江南北。祖国辽阔的疆域,广袤的土地,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色和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开阔了他的视野,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荡涤着他的灵魂深处。孙德才爱祖国,喜山水。始终是带着一种敬畏的心情欣赏眼前的风景。为了掌握更多的创作资料,他上黄山、泰山、峨眉山,庐山、天山、太行山,游潍江、长江、嘉陵江,辽河、黄河、大渡河。不同的地域,别样的景致,带给孙德才不同的心灵感受。他在素有“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之巅感受峰林如海的千奇百怪,在雨后初晴的莲花峰上感受浩瀚云海的变换无穷。在黄河岸边感受壶口瀑布那排山倒海、势如破竹的雄浑气势。在小桥横斜、朱栏曲折的苏州园林感受意趣隽永的诗情画意。从南方到北方,从群山万壑到江河湖海,他贪婪地吸吮着大自然中弥漫着的清新空气,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无私赋予生活的甜美。每到一地,他都要拍摄大量的图片数据,对景写生,画许多速写,把大自然,卜美好的景致仔细勾勒出来,用有限的笔墨,记录无穷的物象,为他日后的山水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山水画大师陆俨少说:“下笔之际要有激情,我们对新时代,是有热爱的激情,看到新的事物,新的山川风貌,产十热爱,要借笔墨以发之,有一股激情不自禁地要求把它描写出来。”(《山水画刍议》)。通过对自然万物生命的体验,有了切身的感受,孙德才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和冲动在胸小激荡跳跃。他踏遍山川后创作的每一幅笔力遒劲,皴染丰润的山水画作品都是深入生活,感悟自然的结晶。近些年,他多次和画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去太行山写生。位于河北、河南与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脉风景秀美,地貌奇特。尤其是太行山东南端尾部的最高峰王莽岭,更是具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奇峰异景,千山万壑、层峦叠嶂,山外有山、峰外摞峰,景色极为壮观。他们在那里宿农家,睡大炕,吃饼子,喝山泉,一住就是大半个月。每天天刚放亮,他们就背上画夹、干粮和水,出外取景、写生。除了王莽岭,孙德才和朋友们还去了著名的锡崖沟,佛子山大峡谷,郭亮,八里沟等地。位于王莽岭西南脚下的锡崖沟,处于四面环山的大峡谷中,峡谷内奇峰迭起,山清水秀,阡陌纵横,草深林茂,著名的“挂壁公路”就在这里。为了寻找最适合创作的角度和最美的风景,孙德才曾冒险爬上过陡峭的峰巅,也走过悬崖绝壁的羊肠小道。人说,最美的景色正是在险要之处。太行山的美,没有去过的人是难以想象的。站在王莽岭上极目远望,连绵起伏的十万大山如波涛汹涌,山峰参差错落,造型奇特,几十亿年前,太行山的大断裂,形成了数不胜数的奇峰、绝壁、石林、峡谷。近观那奇峰深峡中散落的村屋茅舍、田园人家,山坡上悠然吃草的山羊,山谷中袅袅升起的炊烟,不禁使人恍若置身于天街广寒的人间仙境。有如此多的天然素材,孙德才成竹在胸。太行山归来,他激情创作了《嵩岩石壁挂飞流》,《雨后群峰青似染》,《寒霜过后金满坡》,《千峰拱翠》,《望际云山翠几重》等真实再现太行山奇特的地质风貌和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的作品,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许多作品还被一些博物馆、军内外的领导及外国友人收藏,其中《嵩岩石壁挂飞流》入选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全军美展并被收藏。

每次外出采风归来,孙德才都要精心创作一批山水画作品,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和满腔热情付诸笔端。黄山归来创作了《黄山云海》,《光明之巅》。泰山归来创作了《泰山雄风》、《岱岳朝晖》,还有许多如描写东北风光的《长白山天池》,《寒泉远岫踏雪行》,表现江西景色的《井岗白云千里秀》,表现革命老根据地的《延安颂》,描写桂林景致的《潍江晨曦》等等。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绝不是仅仅满足于纯粹的照搬自然界的山水景致,而是经过长时间的认真构思,反复揣摩,对自然万物深入的研究,将搜集的素材进行严格的筛选,高度的加工,赋予作品以鲜活的生命。纵观孙德才的众多山水画作品,犹如一股扑面而来的清风,令人在赏心悦目之时,飞驰想象之际心旷神怡。那细腻的笔触,严谨的构图,明丽的设色,让人感受到一种耳目一新的高视觉享受。

对于一幅作品的评价,人们习惯将自己喜爱的画冠以“好画”。何谓“好画”?陆俨少在他的《山水画刍议》中用四个字予以概括:“神完气足”。人的艺术修养,知识层次和社会阅历不同,对画的评价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点:气象、笔墨、韵味。孙德才用饱含对祖国山川深厚的感情,细致的意匠加工来表达作品的意境,注重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变化,使画面清新、明朗、韵味十足。他的画耐看、耐读、耐人寻味。能创作出内容如此生动感人、形式独具匠心的作品,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一日之功,是他多年来踏遍青山脚不闲,努力学习人不倦,笔耕不辍、勤奋付出地结果。他坚持研习古人传统的笔墨技法,并反复临摹古人留下的传世之作,如宋朝李唐的《万壑松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元朝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天池图》、《富春山居图》、干蒙的《夏口山居图》、《太白山图》、明朝沈周的《庐山高图》。在长期临摹的过程小体会古人的笔墨技巧,深厚功力,气韵风骨,幽远意境。从中感悟宋代山水画的精细秀润,元代山水画的文学趣味,唐代山水画的金碧辉煌,明代山水画的文雅淡逸,清代山水画内容虽缺乏生气,却极其讲究笔墨趣味。中国山水画自唐代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种,到宋代、元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具有深厚的传统和丰富的笔墨技法,诸如“五笔七墨”、“十八描”、“勾”、“皴”、“擦”、“点”、“染”等。千百年来,被历朝历代的画家们前赴后继的承袭、创新、提炼和实践,经过日积月汇的不断规范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体系完备的笔墨技法,这些古人留下的智慧的结晶,使历代画家受益至今。正是通过对传统绘画笔墨精髓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孙德才深谙其中的奥妙,从而指导他在日常的绘画创作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实践中的点滴收获,都可能带来技法上的创新。他欣赏李唐积墨深厚的笔法,欣赏范宽山水画所透出的飞瀑如练、直落千仞的雄伟气势,欣赏王蒙山水画布局充满、结构复杂、层次繁密、笔法苍秀的特点。孙德才深知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山水画形式已近乎完美地无懈可击,历代画家要想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绝非易事。然而,没有突破就不可能进步。这一代人也不可能总是沉浸于古人的笔墨程式、图示风景里不能自拔。历史的车轮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已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城市、农村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也令当代画家有一种应以大气度超越古人,迈入更高层次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的确,画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创新,我们应该继承占人的笔墨技法,而在此基础上改革创新、加以变化,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从新的审美境界,用新的语言语境,开创新的图式结构。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了解民族的审美取向和山水画历史的发展进程。知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更新和充实,才能在创作小有所突破和提高。仅仅局限于临摹古人的作品,虽然能扎实掌握笔墨技法,却终如雾裹看花,难以明了整幅作品的层次和精华。为此,在知天命之年,孙德才又成为了一名学生,他毅然迈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的神圣殿堂,先后进入研究牛课程班和创作高研班学习深造。通过在课堂卜系统地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重温传统的笔墨枝法,尤其是可以近距离地观摩名家名师的技法演示、现场作昼。孙德才卜分珍惜这难得的观摩学习的大好时机,如饥似渴、一丝不苟地认真学习,仔细观察,从老师现场作画的下笔顺序、执笔方法到用水、用墨、用色、审视布局,感受到厂老师们丰富的经验,娴熟的墨法,深厚的功力。从中深受启迪,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觉醒,他感到平时创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在此迎刃而解。通过这两次的学习,他的创作能力提高得很快。专业理论知识的补充和长期作画积累的经验以及名师的示范、点拨令孙德才的山水昼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孙德才多年来一直在思索、实践着将掌握的传统笔墨,“化”为自己的东西,如何推陈出新,在山水画的构图及意境的营造方面有所探索和突破,以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画风。他也不可避免地迷惘过,苦恼过,有一段时间他频繁地外出采风、写生,以求在大自然中寻找答案和出路。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南北方因地域的不同,气候的差异,自然景致、人文环境、民族风俗也千差万别。北方四季分明,春绿、夏荫、秋霜、冬雪。峰高谷深,群山绵延。南方湿热多雨,云气缭绕,氤氲蒸腾,泉多瀑大,草密林茂。多年走南闯北,长期的外出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见多了也熟悉了南北地域的山水草木,孙德才悟出,答案其实就在大自然中。他发现如果单纯地表现北方屑峦叠嶂的崇山峻岭,虽博大苍茫却刚毅有余柔美不足,而南方雨水丰沛,一年四季鲜花遍野,树木葱龙,可总感觉欠缺北方山水的厚重与雄浑。如今是信启、时代,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已大大缩短了地域的差别,南北方画家来去方便,增进了绘画技巧和艺术土的交流,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着变化,南北画派理所当然地可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孙德才早就学习过南齐谢赫著名的“六法论”,其中在“经营位置”  一法上曾动过不少脑筋。所谓“经营位置”实际上就是作品的构图,中国画向来讲究章法,布局。孙德才思考着在山水画的构图上,既要不落俗套,自出新意,又不能胡编乱造,违背自然规律。作为一个成熟的山水画家,自然应该具备将山石、树木、云水等景物以美的形式合理安排在画面中的布局能力。多年的创作经验告诉孙德才应该在山水画的“经营位置”上有所开拓和创新。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就增强厂绘画创作的动力。他开始丁一遍遍的反复尝试,他试图将南北地域不同的景致糅合到一起表现,峭拔的山峦、茂密的植被,四周云雾飘动,飞瀑流泉自峰头而泻,既有群峰巍峨,又具田园情趣,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效果。孙德才的山水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画面清新,构图丰满,笔法细致,墨色饱满,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如《江山无处不物华》,《溪边春树绿成荫》,《万壑千岩锁翠烟》,《江上晴岚万叠山》,《高山流水有知音》,《山溪流翠》等。作品中的山峦既有斧劈皴苍润凝重的质感,又具披麻铍洒脱疏朗的韵律。远山朦胧,树木参差,云烟飘絮,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动结合,极具节奏之美感。

孙德才的作品中大多以舒卷的云作为衬托,这可能和他是一名空军画家不无关系。人民空军的职责就是保卫祖国神圣的领空。所以蓝天白云始终成为空军画家表现和歌颂的永恒主题。从孙德才众多的山水画作品中,人们可以品味到春云的飘逸,夏云的清朗,秋云的恬淡,冬云的沉静。山因云而灵,云因山而动,壁立万仞、石骨耸拔的山峦因为云雾的飘絮涌动,聚散变化,而显得层次厚重深远,含蓄丰富。画面中,因加入了四季气候变化不同的云元素,达到了一种古人所描绘的“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装,冬山惨淡而如睡”的神秘境界。这种独特的四季风景诗意化的画面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道教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融合统  。如作品《云涛万里图》、《登高壮观天地间》、《峡江烟霭》、《云水之间》、《疑是银河落九天》、《云净山浮翠》。孙德才的创作作风严谨,始终本着对广大观众高度负责的认真态度,无论是在家创作,还是出外参加笔会,无论是画巨幅大章,还是昼斗方小品,他都一丝不苟,绝不敷衍。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创作中孙德才十分注重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注重意境的营造和细节的处理,在章法的布局和意境的构成方面把握得张弛有度,恰到好处。他立足于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绘画的理念,大胆借鉴西方的绘画经验,追求一种写实的风格,“以景为主”,物象刻画较具体,运用山川景致的自然魅力,表现画家内心的真情实感。所以孙德才历来重视对自然界真实景物的刻画和画面语言的丰富,他作品中的每一笔都经过了认真的构思。每画一幅作品,他都要思考、酝酿好几天,他在作品中运用一种广大观众能看得懂、读得通的笔墨语言来传达他内心深处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孙德才善于画大画,具有把握全景式、大场面布局的能力,他创作的许多巨幅大作,画面构图完整,景物虚实有致,空间层次清晰,效果真实、自然、生动,那挺实秀拔的群峰,疏密有致的树木,腾逸欲动的云海,肆意流淌的山泉,在他的笔下都被赋予了一种呼之欲出的生命力和强烈地艺术感染力。

作为一名在人民军队这所革命大熔炉裹锻炼成长四十余载的军旅画家,长期以来,孙德才坚持运用手中的画笔,热情妪歌祖国大好的河山,力求将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神奇景致,绚丽夺目的迷人色彩,真实地呈现给观众。他庆幸自己赶上了祖国繁荣昌盛、盛世祥和的好时代,为画家们创造了如此宽松的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使画家们有了得以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所以品读孙德才的山水画作品感到总是透着一种明媚的时代气息,昂扬着一种奋发向上的蓬勃精神,使人的心绪趋于平静。立于孙德才的画前,慢慢观看,细细品味,你会感觉观赏得越久,读懂的内容就越多,作品的内涵就越丰富。完全能够感受到他细腻秀雅的绘画风格、成熟扎实的笔墨功底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俗话说:“人品高,画品高”。孙德才性格温婉平和,为人真诚豁达,做事踏实细致。“画如其人’,他的山水画作品画面明净而不刻板,内容丰富而不杂乱。孙德才对他挚爱的山水画艺术有着不懈的追求。近几年来,他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高研班的同学们组成了一支名为“溪山行旅”的画家组,经常组织一起出外写生、创作,体验生活,收集素材,并多次在山西、山东、福建等省市举办画展,成绩斐然。平时只要有机会大家就聚在一起,互相观摩绘画作品,一道交流艺术心得,关系融洽,气氛和谐,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中共同提高。机会从来都垂青有准备的人,洒下辛勤的汗水,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我们期待着。